淺談工程建設項目安全生產雙重預防機制 的數字化建設
2022-12-02來源:中國安全生產 作者:北京興油工程項目管理有限公司 郭盛統
新修改的《安全生產法》要求生產經營單位必須“加強安全生產標準化、信息化建設,構建安全風險分級管控和隱患排查治理雙重預防機制,健全風險防范化解機制,提高安全生產水平,確保安全生產”。構建安全生產雙重預防機制已成為法定要求。安全生產雙重預防機制的標準化和信息化建設也成為生產經營單位需要關注和布局的重點工作之一。本文以工程建設項目安全風險分級管控和隱患排查治理工作雙重預防機制構建為例,為企業安全生產雙重預防機制的數字化建設提供思路。
雙重預防機制構建現狀
近年來,隨著國家對安全生產工作關注和整治力度的不斷增強,國內工程建設項目生產安全事故數量和傷亡人數逐漸下降,安全生產工作成果顯著。但每年仍有多起工程建設項目重特大生產安全事故發生,對人民群眾的生命安全及國家、企業的財產安全造成嚴重損失。
生產安全事故發生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風險防控和隱患排查治理工作的缺失或疏忽必然是事故發生的主要原因之一。就工程建設項目本身而言,參建各方往往將加快工期進度,按時或提前投產作為項目建設首要目標,對安全工作重視不夠、崗位安全職責認識不清、安全管理體系運行不暢、安全費用投入不足、安全信息傳遞不及時成為項目安全工作的常態,構建安全生產雙重預防機制僅是停留在紙面上或口號上,無法真正落實、落細。
雙重預防機制的數字化建設思路
工程建設項目安全生產雙重預防機制構建之所以難以實施或者實施效果不理想,除了項目本身安全生產管理制度不健全外,參建各方領導層的關注點無法聚焦,風險辨識與隱患排查的手段單一,風險控制與隱患治理的工作效率低下等也是關鍵癥結所在。
將雙重預防機制的構建與項目管理數字化工作合并開展,通過信息化手段提高風險辨識和隱患排查的效率,通過數字化展示引起領導層對風險和隱患的重視,通過智能化裝備實現風險和隱患的跟蹤與整改,不僅可以實現工程建設項目雙重預防機制的完整構建與高效執行,還可以較大程度上預防事故發生。
安全風險分級防控的數字化建設
安全風險辨識與評價工作的困境
傳統的安全風險辨識與評價方法,如風險矩陣法、LEC法等,是對施工過程中存在的風險進行識別和評價,并結合不同風險級別制定本質安全、工程控制、管理控制或個人防護等不同力度的風險控制措施。風險辨識與評價工作的最終成果是一張集成了作業內容、危害因素、風險等級、控制措施等內容的風險辨識與控制清單。
風險辨識與控制清單在安全管理方面同時具備現實意義和象征意義?,F實意義是指風險辨識與控制清單可以起到的預判風險和保障安全的作用;象征意義則是對工程建設項目各參建單位安全工作履職的證明。就當前國內工程建設項目安全管理工作的現狀而言,風險辨識與控制清單的象征意義要大于其現實意義,即安全風險辨識與評價工作往往流于形式。
安全風險數據庫的構建
安全風險數據庫本質是風險辨識與控制清單的數字化應用。但與傳統的風險辨識與控制清單不同,安全風險數據庫通過信息化手段實現了風險辨識與控制的“一鍵式”操作,并能對不可預判的風險進行實時處置,對風險分級防控的全面性和動態性更加有利。安全風險數據庫的建設思路如下。
結合工程建設項目的項目劃分成果,利用“工作前安全分析”方法將所有分部分項工程,乃至施工工序在正常施工過程中存在的安全風險進行全面辨識與評價,形成清單式的安全風險基礎數據庫。
在工程建設項目信息化管理平臺中開發風險管理模塊。風險管理模塊對安全風險基礎數據庫中關鍵信息進行調用和集成,功能需求為“當施工單位計劃開展某項施工任務時,點選風險管理模塊中對應的施工任務名稱,系統生成該施工任務在常規情況下所有可能存在的安全風險辨識及控制清單”。
施工任務對應的安全風險辨識及控制清單以工程建設項目規定的資料表格樣式生成,并可直接打印作為技術安全交底、班前喊話以及施工過程監督檢查的參考資料。
針對安全風險基礎數據庫中未辨識到的風險,按照信息平臺使用權限由指定單位負責補錄、完善數據庫建設。
安全風險數據庫的應用可以大幅提高工程建設項目安全風險管理的效率,但是其應用必須具備幾項前提,一是安全風險基礎數據庫的建設必須盡可能完善,減少二次辨識工作量;二是必須將安全風險數據庫的應用作為所有施工任務開始的前置條件;三是對于難以預見的安全風險,如非常規作業或突發情況下產生的風險,必須為施工單位、監理單位等預留安全風險數據庫的增項錄入接口,實現風險動態管理。
作業許可判定與票證生成
安全風險數據庫的另一個增效之處是在基礎數據庫建設同時,工程建設項目實施過程中幾乎所有不可接受風險(不可預見及突發情況下的風險除外)已完成同步辨識,即需要執行作業許可管理的所有施工任務已經明確。當施工單位計劃開展某項施工任務時,點選風險管理模塊中對應的施工任務名稱,除了能自動生成該施工任務對應的安全風險辨識及控制清單外,還可以同步發出作業許可執行預警,生成該施工任務需要開具的作業許可票模板。
隱患排查治理的數字化建設
傳統組織形式面臨困境
隱患排查治理階段以事故4M要素為四大查治對象,分別為人因隱患(人)、物因隱患(機)、環境隱患(環)和管理隱患(管)。傳統的針對4M要素的隱患排查工作主要通過監督人員根據安全管理經驗或依托專項檢查表開展,往往出現排查對象選擇不全面、排查工作效率不高、隱患主觀判定不準確等問題,造成隱患排查治理達不到預期。
隱患排查涉及范圍較廣,對于專業要求較高,現行的各種與隱患排查標準相關的制度還不夠完善?,F階段,除大型企業以外的絕大多數企業都缺乏隱患排查治理制度與治理方案,尤其是隱患排查治理基礎還較為缺乏。
此外,工程建設項目開展隱患排查治理,其排查方向一是企業或上級單位的統一要求,二是結合近期國內外類似工程項目發生的事故事件,隱患排查具有一定的盲從性。
隱患排查治理數字化建設
近年來“智慧工地”概念已經被越來越多的行業、企業及工程建設項目所接納,并應用到工程項目管理之中。在智慧工地的大概念下,通過在施工現場進行通信網絡組建,聯通各施工作業面的視頻監控、工地進出口閘機、環境監測系統、人員智能穿戴設備、單兵系統、各類傳感器等,實現對施工現場存在的人因隱患(人)、物因隱患(機)、環境隱患(環)和管理隱患(管)的精準和高效判定與預警。
以工程建設項目施工現場視頻監控系統和單兵系統建設為例,在施工現場制高點部署監控球機進行全景監控,監控角度覆蓋整個施工現場。在車輛出入口部署監控球機或槍機進行車輛進出監控,在人員出入口部署監控球機或槍機進行人員進出監控。監控設備拍攝的視頻分辨率不低于1080P,設備應配備NVR和存儲卡進行現場數據存儲,具備斷點續傳和點播功能。所有監控設備采集的現場畫面通過5G信號傳輸到項目管理信息化平臺的后臺服務器,值守的安全監督人員、安保人員和任何具有權限的人都可通過屏顯設備實時看到每個作業面的場景,對違章、違紀、違法行為進行觀測和判斷,及時發現事故隱患并通過無線設備告知現場管理人員進行制止和糾正,避免事故發生。
施工現場安全管理人員配備帶有視頻監控和語音通話功能的單兵系統,單兵系統可為安全帽、穿戴式攝像頭等形式。通過單兵系統,從安全管理人員進入工地的閘機開始,所到之處,都形成了動態的跟蹤和記錄?,F場人員的實施地理位置分析,為判別工作人員操作是否合規提供了充分條件。單兵系統全時拍攝、收集現場信息,實時記錄、傳輸施工現場存在的事故隱患,并通過語音通話功能告知隱患責任單位立時整改,提高隱患辨識的效率。
智慧工地概念下隱患排查治理機制的建設首先要實現對現場信息的實時收集和信息化反饋,但真正實現數字化乃至智慧化隱患排查,對智慧工地配套的分析軟件有非常高的要求。分析軟件需要對實時收集的信息進行人工智能分析與判斷,判定信息是否符合法律、法規、標準、規范以及項目安全管理要求,該工作需要建立在巨量的施工現場違章行為數據庫之上。分析軟件還應將判定結果實時推送至現場安全管理人員及參建單位領導層,引起各層級對現場事故隱患的關注。
結論
基于數據庫應用和智慧化分析的安全風險分級管控和隱患排查治理雙重預防機制的數字化建設工作是當前各行業、企業及所屬工程建設項目落實安全生產責任,提高安全管理效率,杜絕生產安全事故的正確道路,也是必由之路。國內諸多在建或已完工程建設項目已經對雙重預防機制的數字化建設進行了嘗試,但是單個項目產生的數據庫規模小,具有局限性,行業主管部門或企業需關注并推進多項目數據共享,對安全風險數據庫、隱患排查數據庫進行集成,為雙重預防機制的數字化建設打造好堅實的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