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析應急管理宣傳教育工作的道與術
2022-05-30來源:中國安全生產 作者:安徽省應急管理宣傳教育中心 丁斌
宣傳教育迎來歷史發展機遇
黨的十八大以來,黨中央、習總書記高度重視應急管理工作,應急管理工作已成為各級黨委政府關注的重點工作,應急管理事業迎來了歷史上最好的發展時期。
宣傳教育工作本質上屬于黨的思想政治工作;不同時代的宣傳教育工作都會呈現出不同的時代特征。以習總書記關于應急管理的重要指示批示為指引,總結工作經驗和教訓,我體會要牢牢把握兩個關鍵字:一個是“隨”,一個是“潤”?!半S”是指導思想、是道;“潤”是方法手段,是術。
提高應急管理宣傳教育的政治站位要做到“隨”
所謂“隨”,指的是宣傳教育工作要緊緊貼近國家應急管理工作的大趨勢、大原則、大政策,善于把領導講話、法律條文、政策措施與應急管理的實踐結合起來開展宣傳教育,政治站位一定要高,立場觀點一定要鮮明,宣傳的時效性一定要強。有對比才有鑒別,要通過機構改革、應急管理體系重組后,我國在應急管理、安全生產、防災減災救災法治、體制、機制上的進步及取得的成效,與之前的工作效果的對比變化,得出讓人信服的結論??劬o應急管理改革發展這個主題,通過改革前后工作效果的對比宣傳,堅定深化改革、開拓創新的政治自覺、理論自信,帶動全社會形成認識應急管理、支持應急工作、理解應急工作者的濃厚氛圍,促進全民應急理念的顯著提升。如何做到“隨”,如何增強應急管理宣傳教育工作的影響力,是一個寓意深刻的命題,需要我們從以下幾個方面來認識和把握。
一是準確把握時代特點。2016年4月19日,習近平總書記在京主持召開網絡安全和信息化工作座談會并發表重要講話時指出,“網民來自老百姓,老百姓上了網,民意也就上了網。群眾在哪兒,我們的領導干部就要到哪兒去。各級黨政機關和領導干部要學會通過網絡走群眾路線,經常上網看看,了解群眾所思所愿?!毙旅襟w時代,信息交互在時空上實現了跨越,人們獲取信息的途徑更多、更靈活,這改變了教育者與受教育者主動與被動的固化關系,在增強了受教育者的參與性、主動性、選擇性的同時,也容易導致其思想意識的多樣、多元、多變。新媒體傳播信息的快捷性、隱匿性,使得一些社會熱點問題常常在網絡中迅速發酵、擴散,形成圍觀效應,但網絡信息魚龍混雜,一些不健康的言論或謠言等對社會成員特別是青少年的價值觀念帶來巨大沖擊。只有清醒地認識問題、直面問題,才能準確把握宣傳教育工作的時代脈搏、找出對策。
二是及時發出時代呼聲。在新媒體時代,宣傳教育工作要深切關注時代呼聲。一是新媒體技術對宣傳教育工作提出新要求。廣大宣傳教育工作者既要堅持我們黨思想政治工作的優良傳統和一些有益方法,又要因事而化、因時而進、因勢而新,不斷更新觀念,解決好“本領恐慌”問題,實現宣傳教育工作傳統優勢與新媒體的有機融合、高度融合,進而增強宣傳教育工作的時代感和吸引力。二是注重總結提煉中國特色應急管理領域的理論優勢、制度優
勢、文化優勢,彰顯當代應急管理領域的理論自信、道路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講好中國應急管理故事,發出時代的應急管理之聲。
三是彰顯時代精神和主題。彰顯時代精神和主題,是宣傳教育工作的重要價值導向。在新媒體時代,應急管理宣傳教育工作要彰顯“以人民為中心”“兩個至上”時代精神和主題:要宣傳改革創新精神。面對發展變化的現實,宣傳教育工作要打破傳統的思維定式,以改革創新的精神解決遇到的難題,不斷開創宣傳教育工作新局面。
提升應急管理宣傳教育的效果要做到“潤”
所謂“潤”,指的是應急管理宣傳教育工作要更新宣傳理念、創新宣傳路徑、優化宣傳形式,如絲絲春雨滋潤萬物一樣,讓人在不知不覺的愉悅狀態接受我們宣傳的內容,形成更多的共識。
今天單純依靠傳統宣傳工作模式,已經很難實現對人群的全覆蓋,工作中存在不少盲區、盲點?!耙话谚€匙開一把鎖”,分眾化成為宣傳教育工作與時俱進的必然要求。這樣表述,并不是對以往傳統的宣傳方式一概否定,搞宣傳教育,必要的形式還是需要的,如傳統的紙媒宣傳、電視專欄節目、廣場主題活動、環境布展等。面向全體社會公眾開展宣傳教育活動,以后不是不要開展了,而是要在這些形式之外,細分受眾對象,以分眾化、互動式、引導式更精準地開展宣傳教育工作。以分眾化推動應急管理宣傳教育工作大眾化,必須在對象上分眾,突出針對性;在方式上分眾,突出互動性;在載體上分眾,突出聯動性。
一是在對象上分眾,突出針對性。
對機關工作人員,要突出做好依法行政的宣傳,宣傳兩個清單、政務公開,確保機關作風嚴謹、紀律嚴明、勤政高效,杜絕官僚主義、形式主義和以權謀私等現象。要宣傳機關干部下基層調查研究,傾聽群眾呼聲,通達社情民意,真心實意為群眾辦實事、解難事、做好事。
對企業人員,要重點抓好法治、標準規范、事故案例宣傳。根據企業實際,把宣傳教育的內容分解成制度規章,變成員工守則,發揮廠規廠訓遵章守紀、揚善扶正的作用。引導企業開展各種活動,通過寓教于學、寓教于文、寓教于體、寓教于賽、寓教于會來督促全員安全生產責任制的落實。
對學校人員,要重點加強遵紀守法和應急常識教育,提高教職員工和學生法紀觀念和辨別是非、善惡、美丑的能力;加強應急生活常識教育和養成教育,培養學生自信、自強、自理、自制能力,引導學生養成守紀律、愛學習、講文明的行為習慣。
對城市社區公眾,要重點加強日常生活應急常識普及宣傳。要堅持便民利民的服務宗旨和社會化、屬地化的宣傳方向,把應急要求與包括就業、環衛、家政、法律咨詢、計生優育、醫療保健等內容的社區工作有機結合,公開政府應急服務熱線電話,引導社區建立應急志愿者服務隊,提升社區防災減災救災能力。
對農村群眾,要重點加強應急科普知識和防災減災知識宣傳,引導農民轉變觀念,提高素質,形成安全文明的生活習慣,把農村農業安全建設目標納入鄉村振興戰略目標,培養建立應急服務組織。如安徽省應急廳正在探索開展“村頭安全小喇叭”活動,借助廣播“村村通”的便利條件,在全省行政村的廣播開播農村應急安全常識,常年開展村民應急知識普及工作,增強農民自我防范意識及應急能力。
二是在方式上分眾,突出互動性。
開展個性化服務,淡化訓誡成份,增強溝通交流,強化特定問題解決,起到“潤物細無聲”與潛移默化的效果,從而達到消除疑慮、增進理解的目的。宣傳教育工作以幫助人們解決實際問題和促進人的全面發展為著力點和突破口,體現“以人為本”的服務性趨勢,注意到工作對象的獨特性,服務于人的多樣化需要。要依托黨群服務中心、群團組織、企業服務平臺和鄉村紅白理事會等,打造人群的個性交流空間。針對網絡人群喜歡網上虛擬交流的特點,探索開展“線上+線下”的互動模式,打通網絡虛擬世界與現實社會的連接與溝通。
提供菜單式產品,強化文化育人。要以防災減災示范社區創建工作為抓手,把應急元素融入基層公共服務設施建設,消除空白點,實現全覆蓋,并整合資源,提高基層公共服務設施的利用率。要多采取菜單式推送的方式,通過宣傳欄、網上發布或安民告示,將每月、每周安排的活動告訴群眾,吸引他們積極參與,用文化的力量熏陶群眾的安全意識。
三是在載體上分眾,突出聯動性。
加強應急宣傳教育隊伍建設,注重精準施策。特別要注重發揮安委會成員單位抓本行業領域宣傳教育的職能,把“管行業必須管安全”的要求在開展行業安全應急宣傳教育的優勢作用發揮出來,形成大宣傳的合力,避免應急部門一家的單打獨斗搞宣傳。要及時引導各行業主管部門,像抓安全監管執法一樣去抓宣傳,緊緊圍繞當前本行業領域的熱點、難點安全問題,著力把事情講清楚、把問題講明白、把原因講透徹,增強應急宣傳教育工作的科學性、群眾性和實效性。
開展主題活動,注重典型示范。圍繞重要傳統節日、重大活動節點,面向城鄉基層群眾、企業職工、學校學生等群體,深入挖掘應急宣傳資源,組織開展查找身邊安全隱患、觀主題影片等導向鮮明、形式多樣的主題實踐活動。要發揮典型示范作用,加大對身邊道德模范、應急最美人物的宣傳力度。
利用新媒體平臺,注重輿情引導。要樹立新媒體思維,不斷適應信息網絡時代特點,推動傳統優勢與信息技術高度融合,不斷豐富信息傳播形態和改進傳播方式,擴大影響力,提高受眾面。要適應群眾的語言風格和接受習慣,多講接地氣、有生氣、揚正氣的“網言網語”;面對應急領域的突發事件,要科學應對輿情,主動加強輿情引導,有堵有疏,有效化解輿情危機。
宣傳教育工作的本質是統一思想、提高認識、團結鼓勁。新時代的應急管理宣傳教育工作者要善于把新理念、新技術應用于工作領域,改變傳統的單一說教方式,代之以平等式、交互式、引導式的交流方式。在尊重宣傳受眾自主思維、自主地位的同時,增強宣傳工作的親和力;利用新媒體技術把抽象的理論問題、認識論問題、價值觀問題,通過圖解、視頻、音頻等傳播形式宣傳闡釋,為宣傳教育工作注入強大活力,使宣傳工作真正活起來,拉近應急工作與社會公眾的心理距離。應急管理的新思想、新理念為道,宣傳教育的新形式、新技術為術;“隨”是道,“潤”是術。實現道與術的有效融合、達到潤物無聲的宣傳效果,是時代的要求,也應急管理宣傳教育工作者的必然選擇。